INTERVIEW
採訪:mad man 整理:好感度
在之前的作者專訪,我們訪問了太妃堂團長兼古箏手游凱婷,看到她擅長的樂器之後,特派員好奇這樣的古箏樂手,在創作的工具和方法上和其他作者會有甚麼顯著的不同嗎? 因此凱婷就成為我們第二個硬體專訪的對象了。
不過特派員想太多了,流行樂創作資歷只有兩年的凱婷,其實工具異常的簡單: 一台2010年的13吋MacBook Pro筆電,還有一副隨身攜帶的Shure SRH440耳機。
在學習古箏的過程中,凱婷的創作原來只侷限在國樂/古箏樂曲的編寫或改編,到加入太妃堂之後,為了和團員一起寫歌,她才有機會接觸到流行歌曲的創作。 身為團長剛開始凱婷也只是負責古箏部分的編寫,比較熟練之後,看到團員們對編曲和錄音的能力上也都不擅長,於是自己嘗試著利用Mac OS內建的Garage Band軟體來結集大家的想法,彙整出陽春的作品。 2012年太妃堂錄製首張專輯的期間,創作的需求越來越大,使用Garage Band已經不足以應付太妃堂的需求,凱婷於是跟著晟峰老師學習基礎的編曲技巧,挾著長期學習國樂的深厚基礎和強烈的創作慾望,短短一年之間,凱婷就已經能使用Cubase軟體獨立製作簡單的編曲,接著凱婷的作品越來越多,概念也越來越完整,更自己一手包辦旋律、歌詞、編曲和演繹,跨越了原本只是樂手的角色。
古箏本身的特性,沒辦法簡單隨意的彈奏各種調性,因此凱婷寫歌還是會先用鋼琴或電子琴來定key和找和絃,逐漸構思出整體概念和旋律之後,再進入Cubase製作編曲,並直接使用筆電內建的麥克風來錄製Vocal,雖然簡陋,但是凱婷就靠著這樣完成了許多demo,並順利的在太妃堂的專輯和EP中發表了幾首作品。 隨著編曲技術越來越成熟,凱婷正計劃擴充自己的錄音設備來提升demo的製作水準。
雖然凱婷的設備簡單到沒什麼可以可聊,但是她的樂器- 古箏,倒是我們較少有機會接觸到的樂器,我們也請凱婷詳細的介紹了她的古箏。 古箏的構造和吉他或鋼琴很類似,同屬於撥弦類的樂器,據傳古箏從秦朝開始流傳,從最早的5弦,唐宋時期的13弦,到現代為了擴展音域及提升樂器的表現力,演進至21~25弦不等,目前最普遍的為21弦古箏。 琴弦是固定在箏尾的內部,穿過面板接到琴首的弦軸,由弦軸來控制琴弦的張力、音高。
凱婷把古箏音色歸入兩大類: 一種聲音厚實,餘韻比較長,低頻紮實。 這一類型的古箏,凱婷覺得適合用來彈奏抒情、優雅的歌曲。 另一種聲音清脆,帶點金屬音質,頻率比較亮,適合用來彈奏快歌,舞曲(比如太妃堂的歌曲)。 這些差別主要是決定於所使用的木頭,以及共鳴箱的設計。
因為古箏的弦軸達21顆之多,沒辦法如吉他般用旋鈕來直接調整琴弦張力,得靠一種類似六角扳手的箏鎖來調整。 古箏的共鳴箱由面板、底板和四個箏邊組成,出音孔的位置不像吉他在前方,而是處於底板,形狀也會因琴而異。
面板上支撐著琴弦的”雁柱”,就好比吉他指板上的琴格,可以直接移動來調整每一根琴弦的音高,雁柱頂端的材質,跟吉他上下弦枕一樣,會影響琴弦的tone,一般材質有牛骨、塑膠,比較高級的琴也會用到高價的象牙。 跟吉他琴格不同的是,每一根古箏弦配上一支雁柱,只能彈出固定的音符(note),因此古箏在演奏前需要移動雁柱改變每條弦的音符,來設定彈奏的調性(key),這也是國樂器彈奏流行歌曲時最大的挑戰,流行歌曲常會使用一些較花俏的和絃或特別的音階,甚至在歌曲進行中轉調,遇到這些狀況古箏可能就無法彈奏了。
在錄音室錄音時還可以分段收音,停下來改變琴弦的音階,但在現場表演就沒辦法中斷,為了應付這樣的變化,凱婷練就了在腦中計算如何改變部份的雁柱來轉換不同的音階,然後利用彈奏的空檔,快速的移動雁柱,所以凱婷古箏上的弦,常可以看到用紅筆畫的許多記號,這些記號都是她用來協助自己快速定位雁柱用的,不過當真遇到太困難的情況,凱婷也只能在舞台擺上第二把古箏來交互演奏了。
凱婷另外說到,雖然古箏也是依據五聲音階設計的樂器,由於每條弦的音階可以調整,其實並不會受到五聲音階的侷限,甚至也有造琴師傅設計出七聲音階的古箏。 一般五聲音階的古箏會以一種顏色的琴弦來標出“So”(第五音階);而七聲音階古箏則會以兩種顏色的琴弦來分別標出“Do”跟“So”音。
在參觀了凱婷的古箏收藏之後,專訪也到了尾聲,平常在錄音室或練團室工作,習慣了吉他、爵士鼓和電子音色的燥動,忽然進入這些古色古香的樂器環境裡,氣氛很不一樣,有種沉穩和寧靜的感覺。 想著凱婷簡單的筆電,不禁覺得,對創作的熱情和渴望,不就是一個作者最強大的工具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