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VIEW

硬體側寫 – 晟峰


採訪:AP   整理:好感度

         電腦和數位器材的演進衝擊了各行各業,音樂圈也不例外,錄音室和工作室已經不再侷限於特定規模與地點,專業和業餘的分際越來越模糊。 當作者們輕易的把家中電腦轉換為專業音樂工具的同時,競爭的層面也從單純旋律創作升級為錄音和編曲技術上的比拼,所以在不同的狀況和領域,大家是怎麼選擇、規劃自己做音樂的工具和環境? 這些工具,又可以應付多少程度上的專業需求? 帶著這些好奇,我們決定藉著作者專訪的機會,順便對作者的硬體做側寫。 而我們第一次的硬體採訪,就來到晟峰的家裡。

         隻身帶著行李從馬來西亞飛到台灣的晟峰,由於擔任小安老師的助理,常要到強力錄音室工作,於是他就近在汐止租了一間大約9坪的小套房。 晟鋒的器材雖然不多,但剛開始也只帶來筆電和錄音介面,靠著期間自己回馬來西亞,或家人來探望的機會,才逐漸把他所有的音樂器材一台台的搬了過來。

         小套房空間不大,除了基本的生活家具,一張小小的書桌上,堆滿了他的音樂玩具,很難想像,晟峰在這個小房間裡,已經寫了一堆歌,編過幾首編曲,幫一些製作案錄過和聲,可見現在的音樂人藉著電腦輕易的“遍地開花”,工作方式越來越不受到局限。​

         為求輕便,晟峰把原來使用的桌上型電腦留在馬來西亞,另外採購了一台17吋的MacBook Pro,為了符合編曲的需求,他將筆電的記憶體加到16GB,也把內建的光碟機拆掉改裝第二顆1.5TB的硬碟,來容納更多音色sample,在家工作時,晟峰會將筆電外接到桌上的22吋液晶螢幕,增加螢幕空間提升工作的效率。

         晟峰開始學做demo時,就是從PC版的Cubase入門,改用Mac系統之後,他沒有轉換Mac上比較熱門的Logic Pro,還是繼續延用自己熟悉的Cubase。 而晟峰偶爾也接案做一些簡單配唱錄音的工作,常常要使用Protools,因此他對ProTools也不陌生,在錄音室擔任錄音師,事後幫製作人剪接一些音軌,整理檔案,所以他的筆電裡也安裝了最新的ProTools 11。

         Protools、Cubase、MAC、PC,在這些不同的系統間遊走,是否有甚麼不同呢? 「不同的系統操作上其實不會差太多,編曲軟體的功能越來越全面,每年改版也會互相截取優點,很多工具和操作方式都越來越像,會遇到問題的地方通常是設定方式不一樣,或名詞不同,有時腦筋一時轉不過來會有點混亂。 因為我只用Cubase做demo,感覺上Cubase在編曲和midi上的功能較強。」

         寫歌編曲,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就是錄音介面了,TC Electronic的Konnekt Live,體積輕巧,使用firewire連接電腦,上面有2個Mic Pre、4個Analog In/Out、兩個耳機輸出,以及ADAT和S/PDIF的數位輸出入端。 「我有時幫其他的作者錄音,筆電和Konnekt Live的體積很好攜帶,I/O的數量也足以應付簡單的配唱,這台現在已經停產了,聲音水準大概在入門等級而已吧。」

         Konnekt Live有內建的三種DSP音效,EQ、 Compressor和Reverb,除了用在Konnekt Live本身的mixer上,也可以在錄音軟體上直接以VST plugins方式來掛用,可是當電腦效能吃緊,不像Universal Audio的硬體插卡效果器UAD那樣,可以分擔電腦的工作量,反而還會造成Cubase執行效率變差,聲音上也沒特別之處,所以這個功能晟峰平常就忽略不用了。

         桌子兩旁,兩支細長的金屬喇叭架頂著喇叭,不成比例的很像竹筷上插著貢丸,感覺隨時都會發生慘案,「在選擇喇叭架時沒考慮到那麼多,一開始喇叭下只墊著一片吸音棉,高度沒這麼高,後來是小安老師提醒我,墊材若不對會影響到喇叭的聲音,像泡棉會讓聲音變軟,定位模糊,後來我才換成了ISO Acoustics可以調角度的喇叭避震墊,音場改善很多,可是高度卻太高了,必須把調整喇叭的角度稍為前傾,只是看起來就更危險了,最近遇到幾次地震喇叭晃動還蠻大的,雖然沒倒過,我正考慮要不要換成比較粗比較矮的喇叭架。」

         在竹筷上的兩顆貢丸,是英國音響品牌PMC的主動式監聽喇叭AML-1,這對喇叭造型蠻奇特,長度比較長,低音單體是全平面的,乍看之下好像蓋著蓋子一樣,最下方還有一段罩著鐵網的部分,是這對喇叭的低音擴散機制,稱為Transmission Line的設計,比起一般開放低音擴散孔設計的喇叭,低頻的衰減減少了四倍。

         「他們家喇叭的特色在低頻的延展性,相較同等體積的喇叭,PMC可發出更低的頻率,AML-1雖然只有6.5吋的低音單體,但頻率可以下到33Hz,一般喇叭要發出40Hz以下的頻率大概都要8吋大的Woofer。 這個全平面低音單體的設計可以在大音量的時候減少低頻失真率,缺點是高頻的表現就受到影響,為了補償低音單體的不足,上方的高音Tweeter就比同級喇叭還大。」 大家愛笑說宅男會對冷僻的細節規格如數家珍,晟峰應該有符合標準啦。

         書桌上疊著的四台機器,最上方是前面提過的Konnekt Live,最下方是一台銀色的Universal Audio 2192,特派員只依稀記得這好像也是一台錄音界面,經晟峰解說才知道,這是一台2 channel的AD/DA,特色是染音比較重,沒有連接電腦的介面,需要透過Konnekt Live的S/PDIF數位端子連接才能使用。 由於音質和音場定位都比Konnekt Live好很多,晟峰錄Vocal或輸出訊號到監聽喇叭,都會經過2192。
         大家看到照片,應該有注意到機器下都墊著磚紅色的大塊避震墊,特派員原以為那是甚麼特殊的墊材,一問之下原來是在大賣場買的,可以當門擋,或給傢俱使用的腳墊,晟峰用來將機器架高增加散熱空間。

 

         在2192上方的藍色Pendulum Quartet,是晟峰的麥克風前級,不過Quartet不只是前級,也是一台Channel Strip,上面有EQ、Compressor和Desser,加上前級總共有四個處理單元,「那時後我想要升級一台真空管前級,搜尋網路論壇,看到很多網友推薦,加上EQ和Compressor,也是全真空管的設計,更強的是,他的四個單元可以獨立分開使用,功能性很強,所以就決定要買這台前級,找了一家美國的樂器行幫我代訂,然後我自己去搬回來的。」 在成為專職創作人之前,晟峰是馬來西亞一家美商電子公司的工程師,他總藉著到美國出差辦公的機會,在eBay或者是知名的大型音樂論壇上搜尋自己想買的二手器材,再親自面交把東西帶回來,有些價格不斐的器材,晟鋒都是用這種方式取得的,可以避免買到有問題的商品,也能減少價格上的負擔。

         用來搭配Quartet前級的麥克風,是Microtech Gefell的UMT800。  Gefell也許大家比較不熟悉,它和鼎鼎大名的Neumann麥克風其實是系出同門。 Neumann是位於德國柏林的麥克風製造商,在二戰期間為了避開戰火將工廠搬遷到一個叫Gefell的城鎮,當德國戰敗被盟軍一分為二,也讓Neumann變成了兩家公司,東德的Neumann改名為Gefell,有趣的是,柏林圍牆倒塌後Neumann工程師驚訝的發現,Gefell的麥克風技術已經超越他們,而且當時柏林的Neumann正瀕臨破產邊緣,所以後來有些人認為,Gefell才是真正傳承George Neumann技術精神的品牌。

         UMT800是比較適合錄製vocal的麥克風,中音紮實,有些大型電容麥克風為了增強頻率的立體感,會加強低音和高音,造成中頻後退的現象。 UMT800沒有刻意去加強高低頻,收錄到的vocal就有一種比較前進,貼近聽者的感覺。 這支麥克風原本是店家的展示商品,讓晟峰幸運的用較低的價格買進。

         晟峰的小套房裡沒有做任何吸音和隔音的處理,房間裡東西多,回音不嚴重,附近的環境也還蠻安靜的,不過他還是在麥克風架上掛了一個sE Electronics的麥克風隔音罩,「因為房間沒有任何的吸音處裡,裝這個心裡比較有安全感,我覺得隔音罩主要應該是圍堵歌手的聲音不要直接散布出去,減少vocal本身在房間裡造成回音,如果周邊的噪音太大,這個隔音罩還是擋不住。」 在這個小房間,晟峰已經編唱過好幾首歌的合聲了,包括羅志祥和趙傳的製作案,「像我這樣的菜鳥,和大家一起在錄音室工作,會有耽誤到別人時間的壓力,在家裡比較輕鬆自在,可以盡量的發揮想法和做嘗試,唱一些奇怪的表情時也比較不會那麼尷尬,只要收到的聲音乾淨清楚,對我來說這是更理想的錄音環境。」

         我們聽過晟峰的demo,整體saturation染音較多,音質比較暗,很有搖滾tone,看過他的這些器材,2192、Quartet和UMT800,配上他滄桑的嗓音,應該都是造就他聲音特色的原因吧。 採訪接近尾聲,桌上還有一台很多旋鈕的機器,沒注意時只以為是綜合效果器,原來這是一台單音(monophonic)的電子音色合成器,Studio Electronics SE-1x,感覺晟峰並沒有要介紹它的意思,特派員就直接追問他這是甚麼東西,晟峰有點心虛的說:「有一陣子失心瘋,覺得Analog合成器看起來很炫,聲音也會很屌,那時在美國的Gearslutz論壇上看到有網友要出讓,我沒考慮太多就亂買了! 和電腦中的plugin synth比起來,這有點太複雜,平時用plugins打開preset都是直接挑選音色,對音色設計並不是很瞭解,但硬體synth的聲音都要靠自己調,也沒有太多預設的音色可選,到現在我還不太會操作,更別說實際用在編曲上了,哈哈哈。」 呃,既然沒用到,還千里迢迢的帶著它從馬來西亞坐飛機來到台灣,特派員臉上三條線,不過SE-1x擺在桌上,很有專業的fu,就像店家喜歡在櫃台上擺招財貓、水晶石,音樂人擺的是用不到的器材吧。

         來到異鄉,一切只能從簡,晟峰的桌上連midi keyboard都擺不下,編曲時只用滑鼠一個note一個note的用手畫,雖然不方便,晟峰認為環境、預算受限,並不會影響自己持續精進技術,有時程度到了,才能真正確定自己需要甚麼器材,以及更靈活的運用器材,「這台SE-1x,就是心急的結果,有時候會覺得買了甚麼東西,作品就會更好,其實都是自我欺騙,現在我有機會參與很多製作案,看著作品從無到有,沒有標準做法,每次都是不同的挑戰,要成為專業音樂人,我需要更努力培養自己在製作上的軟實力。」

Back to top button